下文是关于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相关内容,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:
第一篇:《搞笑相声台词》
搞笑相声台词《如此学生》
甲 乙同为学生身份,甲一脸苦恼上台)
乙:咋啦?
甲:考试呗!
乙:没考好?
甲:(悲伤)嗯,都怪老师缺德.
乙:(惊讶)缺德?
甲:对.就拿数学来说吧,这么重要的考试,你倒把题目出得简单点儿啊!他倒好,尽挑我不会的出,这不时存心和我为难吗?那么大的红灯笼挂着,多不雅观啊!
乙:去你的吧,嫌难看,自己上课认真着点.
甲:(委屈并抽咽一下)还有呢!英语考试,填空题一分一个,可我明明写对了三个,老师却偏不给我分.
乙:不会吧?老师工作都是挺认真的.那三个是什么题目?
甲;这你就别问了.]
乙:(拍了拍自己的胸脯)说吧,我替你作主.
甲: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
乙:呸!填对一百个也没分.
甲:(连忙)别急,这个不算的话,还有呢!
乙:还有啥?
甲:老师不是说过吗?这写作文时要多用成语,分数才高吗?
乙:(点了点头)对啊,这没错.
甲:可是这次语文考试的做文章是要写游记,我用了好多成语的,可是老师把我的分数全扣光了,呜呜呜
乙:(?)啥作文,说来听听.
甲:(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,他的眼泪就要"破堤而出"了)好,你要为我作主啊!"周末,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......"
乙:这文章好啊,开头点题,继续
甲:(擦掉鼻涕)"按照惯例,我们早晨喜欢吃地瓜粥.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,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.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上的芋头很好吃,全家都贪得无厌得自食其果......"
乙:(目瞪口呆)这哪跟哪呀?
甲:还有呢!"出门前,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,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.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,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得惨绝人寰,鸡飞狗跳到让让人退避三舍.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画虎类犬地打扮得艳光四射,趾高气扬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.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,很快到了动物园,不料 1
参观者多到草木皆兵,害得我们一家骨肉分离,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,终于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.困兽犹斗中,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,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......"
乙:得了,得了,别读了,就你这作文,还想得分呢!
甲:(悲哀)连你也这样说?
乙:成语哪能让你这样用,上课认真地上吧!
甲:(委屈状)我很认真的,上课时,我认真到同桌的一言一行我还记忆犹新.记得那是数学可时,老师问:"统计是一门很有用的知识,我们学习统计,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啊?"我同桌曰:"没有蛀牙!"还有我依稀记得那次老师大骂值日生不擦黑板,同桌说:谁治理!"
乙:上课是听老师的,谁叫你去注意你同桌的一言一行?
甲:.
.....
乙:说了这么多,你的语文成绩是多少?
甲:马有失蹄时,人有失手处
乙:少废话,几分?
甲:......(含糊不清)
乙:几分
甲:......
乙:大声点!
甲:(急了)60还差2分嘛
乙:哎,看来我们学习都有问题.
甲:对,(握住乙的手)来,让我们共同努力.
乙:共同进步
甲:做学习的比翼鸟
乙:生活中的连理枝
甲:身有彩凤双飞燕
乙:心有灵犀一点通
甲:(感觉不对劲)这挨得上吗?
2 "谁污染,
第二篇:《满腹经纶相声台词完整版》
相声:满腹经纶
表演:逗:苗阜/捧:王声
苗:亲爱的朋友们,大家(合)过年好
苗:我们两个都是来自西本的相声演员
王:西安人
苗 我叫苗阜
王 我叫王声
苗 您看我啊这水平啊跟我旁边这位王声老师啊 没法比
王 哎呦和您这话说的
苗 人家是大学生 (王 咳)
苗 陕西吃饭大学毕业
王 师范大学
王 陕西没有吃法大学
苗 陕西师范大学
王 哎
苗 毕业之后啊 人家没有从事本来的专业
王 我学什么专业呢
苗 人家当年在文学院 (王 哎) 进修的是进口挖掘机修理
王 我学的什么
苗 进口挖掘机修理啊
王 我怎么不学手扶拖拉机驾驶呢
苗 这可能是第二专业把
王 哪有这专业去 有在文学院学这个的吗 我怎么不上蓝翔技校去呢我 苗 我没有上过大学呀
王 您问呐
苗 那您学的是
王 中文和历史
苗 中文和历史(王 哎) 人家这了不得 (王 哼哼) 跟人家这个就没法比虽然我俩是发小 一块长起来的
王 对对对
苗 可是到了高中之后 我俩的成绩就是越拉越大 越拉越大 越拉越大 王 为什么呢
苗 我没上高中
苗 现在醒悟了 得好好学习
王 努力
苗 要不这个知识跟不上 跟人家没法搭档 最近我就开始研习上各种书籍了
王 看书了
苗 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
王 呦
苗 名侦探柯南 海贼王 我都在手里拿着呀
王 您再看一套七龙珠看一套圣斗士 这叫四大名著你知道吗
苗 是吗
王 是什么呀您 您看点正经书不成吗
苗 正经书也看 (王 嗯) 成语大词典
王 您看什么书
苗 成语大词典
王 罢了 您各位别笑话他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精髓
苗 对 我小时候就是成语课代表
王 那是语文课代表 没有学校专门开成语课的
苗 都学过这东西 好多东西都学过 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刻舟求剑
王 这你都知道呢
苗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愚公移山(拍手) 我就喜欢愚公移山
王 你喜欢这里头的精神
苗 这是一种精神
王 愚公的精神
苗 他鼓舞着我 (王 嗯嗯) 听说过这故事吗
王 谁不知道这故事啊
苗 有个愚公啊 不是大鱼的 有个愚公没事在那刨山啊 刨啊
王 哎 等会儿 这愚公是个穿山甲变的是吧 这是
苗 哪有穿山甲什么事
王 愚公移山得拿家伙
苗 反正就是挖山 后来有一智叟劝他 别挖了 挖不完那 好嘛 这么两座大山(王 是是是), 王屋与太行 愚公说没事 我挖不完我儿子挖 (王 对) 儿子挖不完孙子挖(王 是是是) 孙子挖不完重孙子挖 反正子子孙孙挖下去总会挖完的(王 持之以恒嘛) 好家伙这个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(王 上天) 派了两个黄巾力士 下来 把王屋与太行搬走了
王 大山搬走了
苗 好家伙 一般走豁然开朗 (王 嗯) WI-FI信号立马就满了
王 哎呀, 这有WI-FI什么事啊 这里头
苗 形同一下呀
王 没有这么形容的
苗 世上这个坏事不一定都是坏事 好事也不一定都是好事
王 什么意思呢
苗 山是搬走了 原来山下压着两个妖怪 一个蛇精 一个蝎子精 这下放出来了 得亏老头有
一个七彩葫芦籽儿 种下去 库赤库赤库赤长上来了结出七个葫芦 蹦出七个小孩儿 有会吐水的 又会喷火的 后来降服了蛇精蝎子精后来隐居在森林之内 外国有个公主不知道得罪了谁 躲在他们居住这个小屋之内 后来这个公主呢后妈过来了变成一个买苹果的老太太 这个公主咬了一口 嘎嘣死了 剩下半拉 乔布斯拿走了 知道这故事吗 我学的多通透 王 你开玩笑
王 您刚说这个叫愚公移山
苗 啊
王 我有点乱 我。。。
苗 怎么啦
王 我镇定一下 等会儿 我理理 愚公就是葫芦娃的爷爷 葫芦娃移民之后就是七个小矮人 乔布斯有个师傅叫白雪公主
苗 你看你理的多清楚
王 我理什么清楚 我理
苗 怎么啦
王 您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都是
苗 我就告诉您一个道理
王 什么道理
苗 中国的成语放之四海任之五湖都是有用的(王 咳) 这都是连到一块的
王 有用不再这上头用 您都说乱了
苗 你说咱们中国的书 好书
王 那您得看点正经的
苗 我也看 (王 嗯?) 山海经 听说过没有 山海经 宝贝儿
王 等一下 等一下 不要叫的那么亲热 呃。 您看山海经
苗 啊
王 您刚成语大词典都看的跟浆子似的了 您还看山海经
苗 咋了
王 山海经是先秦的古典 言辞古奥 诘屈聱牙
苗 你说的啥
王 刚才是个幻觉~
苗 我就看这个嘛
王 你能看懂啊你
苗 当然能看懂了
王 真看过?
苗 我给你讲几个故事你就知道我看过没看过了
王 你讲我听 来来来
苗 精卫填海 有没有
王 罢了 山海经北山经的故事
苗 我不知道哪的 我爱看这个(哼哼) 精卫填海 为什么填海
王 为什吗
苗 大汉奸 拉过来就填海 你知道吗 漂上来摁下去 漂上来摁下去 漂上来摁下去(等会儿 等会儿 等会儿) 我就爱看这个名族气节的东西
王 什么民族气节 这里有民族气节吗
苗 怎么啦
王 精卫填海就是把汪精卫填海里了
苗 要不然呢 就是填海嘛
王 您等会您等会 好 这血丝糊拉这故事 您看看 精卫填海您都不知道从哪来的吗 苗 从哪来的
王 精卫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(苗 炎帝的女儿) 小名叫女娃
苗 补天了后来
王 不是一个人
王 这女娃这一天驾小舟过大海翻覆于波涛之内 惊魂不灭 欲报此仇 衔石子填大海这叫精卫填海
苗 诶呀 了不得 我明白了(明白了) 炎帝的女儿 叫精卫(王 小名叫女娃) 有一天在大海之上划着小船 一看一个风浪过来了(对啦) 还说呢 娘娘 风浪太大(王 诶诶诶诶诶 这怎么哪来一个宝鸡人呢)
苗 你不说炎帝的女儿吗(啊) 炎帝不就是宝鸡人吗 炎帝陵现在还在宝鸡呢 尊重历史史实嘛
王 你这破坏神话的美感哪
苗 我就明白你这个故事了
王 知道了吗
苗 可能记得稍微有点岔纰 我就知道【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】
王 呦 岔纰 哎呀 您用这个词都很奇特啊【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】
苗 别的故事我还记着呢嘛
王 还知道什么呀
苗 寡妇追日 寡妇追日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呢
王 这故事我知道
苗 您知道吗
王 哎~ 汪精卫是个汉奸嘛 死了之后他媳妇陈璧君就是个寡妇了没办法生活了 追到日本去了--寡妇追日
苗 您看人家这个学术脉络
王 我什么学术脉络我
苗 这不是你整理出来的吗
王 我整理什么 哪有寡妇追日这事儿啊 夸(kuā)父追日也有叫夸(kuà)父追日 苗 夸父追日 追赶太阳 边追还边喊(对) 娘娘 太阳跑得太快[拉住]
王 这怎么又一个宝鸡人呢
苗 炎黄子孙嘛(王 咳) 要不换个皇陵话
王 不不不 您换一个您真正看过的故事
苗 我真正看过的
王 圣斗士里的也行
苗 哪托闹海 我最喜欢的故事
王 哪脱都能闹海 只要你在海边脱
苗 哪托三太子
王 你问谁呢
苗 陈塘关李靖有仨儿子 老大金托 老二木托 老三哪托嘛 哪托三太子 爱看这个 王 要不说您这记忆力有问题
苗 怎么了
王 名字记错了
苗 怎么记错了
王 老大金托 老二木托 老三叫皮托
苗 我有
王 你有什么你有
苗 我有皮托啊
王 还真有你 老大金吒 老二木吒 老三叫哪吒
苗 哪嘛 where (哎呀呀 呀呀)
王 我请求您不要说英文 好吧
苗 怎么 我就
王 您去过庙里没有
苗 没去过
王 嗯,呃 下回去看看好吧
苗 不去
王 您去实地考察一下就知道您念错了
苗 怎么念错了
王 庙里那墙上老写一句话南无阿弥托佛
苗 啊
王 要念出来 南无阿弥陀佛
苗 为莫子呢
王 哎呀 你会说武汉话呢
苗 相声演员肚是杂货铺
王 哼哼 这都不知道吗 梵文
苗 不都简化了吗
王 哪个梵那
苗 不是 哪
王 梵 印度故称梵
苗 梵文 这应该念
第三篇:《对口相声剧本《吹牛》》
对口相声剧本《吹牛》
甲: 我们家是吹牛世家!
乙: 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!
甲: 我们家吹牛不纳税。
乙: 我们家吹牛还不交钱呢!
甲: 不是吹,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。
乙: 爬着去?
甲: 谁刚生下来就会爬呀?
乙: 那怎么去?
甲: 床就当厕所了呗!
乙: 这叫尿床!
甲: 我三个月就会跑。
乙: 那准是个怪胎!
甲: 三个月我妈就上班了,我只好奶奶家/姥姥家两头跑。 乙: 就这么跑呀!
甲: 要说吹牛,我可是没人能比。
乙: 我不信,你敢不敢在这儿比一比?
甲: 在这吹?没问题!
乙: 要说这饭量大,我一顿饭能吃五碗面条!
甲: 我一顿饭能吃八斤水饺!
乙: 哎呀,我发烧了!
甲 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!
乙 我高烧六十七度。
甲 我高烧九十四度。
乙 你也不怕烧死啊!”
甲: 晚上睡觉我手里攥着一把玉米,第二天一看,全成爆米花了! 乙: 晚上睡觉我盖着一床被子,第二天一看,被子烧了个大窟窿!
甲: 我比楼高!
乙: 我头顶天,脚踏地,伸手能抓大飞机!
甲: 我上嘴唇顶着天,下嘴唇顶着地!
乙: 那你的脸呢?
甲: 吹牛的人不要脸了!
乙: 哎!-----
甲 怎么样?
乙 再来呀。
甲 还想吹什么?【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】
乙 来吧。
甲 你来吧。
乙 告诉你呀!我这个人能耐可大啦!
甲 有什么能耐?
乙 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。
甲 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?
乙 你有什么能耐?
甲 我经常用鼻子吃饭。
乙 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。
甲 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。
乙 我隔着墙能看见人。
甲 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。
乙 昨天晚上我请同学吃饭啦!
甲 我昨天晚上也请同学吃饭啦!
乙 我怎么吹,他怎么吹呀!
甲 来吧!
乙 吃着吃着坏啦。我把筷子咽下去啦!
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!我把勺子咽下去啦!
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!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。
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!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!
乙 我吃着吃着又坏啦!我把那桌子给咬下来啦!
甲 我吃着吃着也坏啦。我咬……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! 乙 啊?你够得着吗?
甲 我跷着脚咬的!你管得着吗?
乙 像话吗?
甲 我在吹牛上有祖传秘方。
乙 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。
甲 我能把短的吹成长的。
乙 我能把丑的吹成美的。
甲 我能把死的吹成活的。
乙 嘿,你可太厉害啦。【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】
甲 吹呀!
乙 我告诉你呀,我们家是吹牛作坊。
甲 我们家是吹牛工厂。
乙 我们家是吹牛股份有限公司。
甲 我们家是吹牛大托拉司。
乙 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。
甲 我们……你们这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。
乙 嗐!比不了。你可真能吹呀!
第四篇:《相声《对春联》台词》
相声《对春联》台词
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也不容易,首先说得有文化。
乙 那是呀!你看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嘛!
甲 你念过书吗?
乙 我念过两天。
甲 什么学校毕业?
乙 嗐!我念的还是过去那个经书哪。
甲 “五经”、“四书”、“十三经”啊。
乙 是呀!
甲 那些书我也念过,什么“三字文”、“百家经”、“千家姓”„„不是„„三眼井儿(北京地名)。
乙 还三里河儿哪!
甲 对啦!三里河儿(北京地名)。
乙 什么呀?“三百文”“百千姓”„„我也乱啦!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。
甲 对啦!你说念完这几部书念什么?
乙 念念《大学》。
甲 念完大雪念小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„„
乙 叫你在这儿背历书哪!
甲 你不是说念大雪吗?
乙 我说念《大学》。
甲 对„„对。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”嘛!念完《大学》念什么?
乙 《中庸》。
甲 念完中用念不中用,等你念到废物点心就算毕业啦。
乙 那我就没用啦。我说念《中庸》。
甲 念完《中庸》念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。
乙 对了。
甲 这些书光念不行,得会讲,不会讲就不能开笔做文章。比如你吟个诗,对个春联,都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才行。
乙 那倒是。
甲 你看我这个人没了事儿最喜欢对春联,最近在家中我搜集到几副绝对儿。
乙 绝对儿?
甲 就是有上联没下联,谁也对不上来,我走过多少个地方,访问过多少个大文豪,结果一个对上来的也没有,这几副绝对儿太好了,我准备登报。
乙 登报干吗?
甲 征求下联儿。
乙 你这绝对儿是什么词句呀?
甲 怎么?你打算对呀!【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】
乙 我不是打算对,我想听听。
甲 大文豪都没对上来,就阁下您听了有什么用啊?
乙 你可不能那么说,绝对儿碰巧了对得才妙呢!
甲 好,我说一说你听听,你可别胡对呀!
乙 当然啦。
甲 不明白就问我。
乙 当然向你请教。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甲
乙
第一副,“买卖兴隆通四海。” 完啦! 啊。 我当什么绝对儿呢?(故意假谦虚)我给你对对行吗? 我这儿正找不着下联呢? 可我对得也不一定恰当。 没关系你对吧! 你那上联是什么? “买卖兴隆通四海。” 我给你对“财源茂盛达三江。” 哎呀,高才。 这也不是我的高才,过去我们家对过儿煤铺就贴这么一副对联儿。 好,你再听这第二副,“根深叶茂。” “本固枝荣。” 嗯。“开市大吉。” “万事亨通。” 你听最后这一副。 你说。 “忠厚传家久。” “诗书继世长。” (无可奈何)我完啦。 就这个呀,这叫什么绝对儿哪?满都是对子本儿上的。
甲 这是开玩笑,我真喜欢对春联。
乙 对春联的规矩你懂吗?
甲 那我懂,对春联讲究是“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清。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,雷隐隐,雾蒙蒙,开市大吉对万事亨通。山花对海树,赤日对苍穹,平仄平仄平平仄,仄平仄平仄仄平。”苏东坡有一句话:“天下无语不成对。”
乙 当什么讲。
甲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做对联,只要你对得恰当巧妙,那再好也没有了。
乙 是是!
甲 譬如有这么两句俗语就是一副对联。
乙 哪两句?
甲 “清官难断家务事。”这就是上联。
乙 下联呢?
甲 “上梁不正底梁歪。”哎!你听这两句虽然不够工整(摇头),可是很好玩。(读玩念重音,表达出文诌诌的)
乙 咱们两人联联句怎么样?
甲 可以呀。
乙 我出个上联儿。
甲 我对个下联儿。
乙 譬如我说“上”。
甲 我对“下”,有上就有下嘛!
乙 我说“天”。
甲 我对“地”。“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,雷隐隐,雾蒙蒙,开市大吉,万事亨通。”
乙 “言”。
甲 我对“醋”。(甲把“言”误为“盐”了)
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
甲 醋? 啊!油盐酱醋,五味调和,你那是咸的,我这是酸的。 “好”。 我对“歹”,好好歹歹得清楚。 “事”。 我对“炮”。(甲把“事”误为“士”了) 炮!那对得上吗? 你支土我拨炮,你跳马我出车。 咱们这儿下象棋来啦! 联句有什么啊! 这五个字凑在一块儿是对子的上联:“上天言好事。” 那我给你对:“回宫降吉祥。” 你等等,你刚才不是这么对的。我说“上”。 我对“下”。 我对“天”。 我对“地”。 我说“言”。 我对“醋”。 我说“好”。 我对“歹”。 我说“事”。 我对“炮”。
第五篇:《四人相声剧本台词》
四人相声剧本台词:《语言专家》
A: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。
B:对!
A:我们祖国的语言奥妙无穷。
B:对!
A:在语言方面,我们俩好有一比。
B:怎么比?
A:一个是大学里的博士生,一个是小学一年级的留级生。
B:这是什么比喻呀!„„好,好。那我倒要向你请教请教。
A:(得意地)不用客气!
B:瞧她那臭美样„„好,听好――
(C和D跑上台)
B:你们两个跑上来捣什么乱?
C:(方言)我们米有上来捣乱喃,是听挨边呢挨些人讲,直呢有根语言专家, D:(方言)还是根天上呢晓得一半,地上呢全部晓得呢埃份博士呢! CD:(方言)我们来直尼请教语言问题喃。
A:两位小朋友,请讲普通话。【相声剧本台词;原创相声《军事专家》】
CD:普通话?
A:“写规范字,讲普通话”,你们学校那边的墙上就写着,两位小朋友,没有看见?
CD:(方言)埋埋!真呢像根语言专家!
A:刚才两位小朋友使用的语言叫“方言”。
CD:(彩色普通话)哈,直回我们只讲直根普通话,不讲埃根方言。 A:这叫“彩色普通话”,又叫“马街普通话”。
B:(方言)你们两个也真是的,净让直根语言专家看我们的笑话。„„(普通话)这叫“彩色普通话”,众所周知,你别自鸣得意!
A:“众所周知,自鸣得意”。这叫成语。
C:你是语言专家?
A:是的。
D:语言专家就是你?
A:没错!
C:好,听这个――(“哈尼语”)“红河人民广播电台,刚才科罗科罗尼响,不是北京时间,是话筒倒赖„„” B:说什么呀!
CD:(哈尼语)“撒芝哈拉莫得西,哀海草瓦左。”
A:哈尼族的哈尼语。意思是“这是美丽的校园,我在这里读书学习。” CD:扳扎!老实呢扳扎! B:嗨!又说方言了!
A:这样吧,我们来比一比,看谁用成语用得最恰当,说得最巧妙。 BCD:比就比,不怕你是语言专家!
A:国庆节那天,七层楼、小花园――人山人海。
B:新千年到来时――瑞雪飘飘,火树银花。
C:五一路、人民路――张灯结彩,五彩缤纷。
D:再看老阳山――
ABC:怎么样?
D:远看青山绿水,近看狗屎成堆!
ABC:嗨,什么成语!
A:我这人长得――亭亭玉立,端庄秀气。
BCD:呸!一副孔雀样!
B:要这么说,我这人长得――鼻子是鼻子,眼睛是眼睛,眉清目秀。 C:废话,长得鼻子是眼睛,眼睛是鼻子的是――
ACD:怪物!
C:要这么说,我这人长得――身材苗条,出类拔萃,唱歌唱得像―― ABD:癞蛤蟆!
C:什么癞蛤蟆,是马大哈!
ABD:嗨!
C:我舞姿优美,跳舞跳得像――
ABD:广播体操!
C:什么广播体操!是孔雀开屏!
ABD:没羞没臊。
A:走进个旧二中,校园整洁,绿草坪上四个大字:自强不息。 BCD:好!
B:老师们――孜孜不倦,兢兢业业。
C:教室里――时而鸦雀无声,时而书声朗朗。
D:下课时――万许嵩和潘兵兵时而追逐打闹,时而鬼哭狼嚎。 ABC:嗨,这不像话!
A:老师说我的作文――有条有理。
B:老师说我的作文――构思巧妙。
C:老师说我的作文――是金不换。
AB:嗨,什么金不换,白看也不要! ====
D:老师说我的作文(作哭状)„„
ABC:小朋友,好好的,你怎么哭了?
D:老师说我的作文――语无伦次。
ABC:还有呢?
D:胡编乱造。
ABC:还有呢?
D:牛头不对马嘴。
ABC:嗨!
A:小朋友,别难过!你不想想,咱们俩什么关系? BC:什么关系?
A:半斤八两,没心没肺„„
BC:嗨!瞧这成语说的,还语言专家呢!
B:应该说我们俩――团结友爱„„
ACD:对!
B:爱就一个字――
ACD:哪个字?
B:――流川枫,笑傲江湖!
ACD:咳!这都哪跟哪啊!
A:我们俩互相帮助„„
BCD:对!
A:我们俩――
BCD:怎么样?
A:月黑风高,夜深人静„„
BCD:咦?
A:在„„在„„
BCD:在什么?
A:(唱):“在一个漆黑的夜晚,有一个偷窖盖„„” BCD:“抓贼!抓贼!”
BCD:嗨!
网友评论